中小型制造类企业通常规模比不上大型企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部门间的协作与管理并不简单,如果可借助一套生产管理系统,让当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缝衔接,车间生产进度数据实时反馈,那工厂的整体协调性、工作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生产管理系统,不同于一些标准化的软件系统,需要将系统和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相互融合才能达到企业主想要的效果,不然一定会导致项目烂尾,企业主白花了资金和人力。
通商软件将结合多年的行业经验,从市场现有的主要误区以及寻找理想系统的关键点这两方面为大家做简单阐述,尽所能帮助大家少踩坑、少花钱。
一、前期寻找系统的误区:
1. 价格便宜,功能多
当企业想要一套低成本多功能的系统时,很多软件公司会推荐SAAS模式的系统,即租即用,每年需向软件公司支付一年租金,同时用户企业所有的企业信息将统一保存在软件公司的公有云中,而非用户企业的公司内部,同时SAAS系统不可做定制化修改,只可用户企业去适应软件系统而不可能要求软件系统来修改适应用户。
因此,我们遇到的一些客户曾经在使用了SAAS系统几个月过后,发现自己的一些实际需求在系统中实现不了,这时当提出需要增加功能或做部分个性化调整时,会被反馈此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无法进行做个性化调整,而且此系统中用户录入的数据没有私有化,全部在软件公司的公有云中。客户如要达到效果就只能重新进行购买并重新进行私有部署,有些甚至之前数据也得进行打包购买。本想用很便宜的价格购买一套系统,最终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2. 偏重品牌
客户选择时偏重品牌目前是比较多的,选择时基本都会在几个知名的系统供应商中进行挑选。很多时候品牌即代表着服务和产品质量,但是涉及到生产管理这一特殊领域时就未必了,因为即使是同行业的工厂,生产管理过程中还是会有不同,没办法标准化。但是要大品牌供应商为企业做到个性化调整或修改,那这成本负担太大了。
我们的客户中有多家客户在原先选用了知名品牌导致上线失败的,原因大致可以分几大类:a. 公司本身体量不大,而系统操作流程和岗位分配及审批流程太过繁琐,运行起来经常环节上卡住;b. 购买时都是从当地代理商购买,后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操作不了,有些甚至代理商不做了就找不到对应的人员服务了 c. 后期对系统进行做调整及定制化,不是时间周期长就是相对价格非常贵,到最后定制出来的效果还不是想要的。
3. 评估的系统数量过多
有些客户在前期寻找系统时会进行地毯式搜索,然后再一一比较。但在这一过程中,客户一定要牢牢抓住自身的侧重点和需求点,否则比较、测试到最后,客户对自身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却变得迷茫了,还有一些会拿着别家工厂的需求来评估测试评估系统,却忽略了自身最为重视的关键点,这样做出的选择就未必是最适合工厂自身需求的选择。
4. 未找到优质的销售顾问
前期沟通时,大多数客户往往都只能提出一些笼统的需求,如用系统来跟踪工厂的生产进度。但是实现这一需求,是必须得了解生产,并能结合管理系统和生产实际,由点及面地为客户去考量和整体布局,如实现生产进度跟踪前期需要完善哪些基础信息,一线员工报工采用哪种扫码方式,配套的硬件及网络部署等等。所以,客户在找供应商时,对方的销售一定是要懂生产的,对工厂的作用相当于是工厂智能化管理的咨询顾问,这样后期系统的落地性、可行性会大大有保障。
二、企业该如何选择理想的生产管理系统:
通商软件成立了有八年多时间,一直都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管理咨询,服务的工厂近1000家。下面是我们总结的较为成熟的、可帮助企业做出适合自身需求的选择方案。通常采用下面这样操作的企业,系统的落地性、可操行、适用性都非常好。
1. 前期要明确自己想导入系统后解决哪些痛点?能接受哪种部署方式,企业私有化部署还是供应商公有云部署?
2. 和软件公司沟通中需要特别注意,要衡量这套系统是否与工厂需求相匹配,如果在沟通环节发现匹配度能达到60%了,就可以继续了解软件系统现已具备的标准化功能有哪些;细节演示系统的操作流程;现有标准化系统是否可调整,可调整程度如何,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系统支持的部署方式是否可选择;后期软件公司是否支持二次开发及对接,二次开发的成本大约如何。
3. 系统后续的维护服务,大家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出现问题可否及时进行解决,一般来说如果软件系统是供应商自己研发的,且前期的销售咨询及演示中展现了其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的,那后期的维护服务一般都会有保障。
4. 以上各方面了解清楚后,最后再谈商务,看是否在企业接受的范围内,这时也已能衡量出该系统的价值,以及是否值得为该系统买单。